76、女性,60歲,1個月來與明顯誘因心悸,呈發(fā)作性,持續(xù)1-2小時緩解,半小時前再次發(fā)作來院,近半年來自覺消瘦、乏力、出汗,食欲好,睡眠差、血壓升高,查體體溫37.3℃,BP140/70,皮膚出汗,頸部未聞及血管雜音,心界不大,心律不整,手顫(±),心室率136次/分,P波消失,可見形態(tài)不等f波,QRS波時限,0.08,間距不等。最可能診斷是

【A】陣發(fā)性室上性心動過速

【B】頻發(fā)性房性早搏

【C】陣發(fā)性房顫

【D】陣發(fā)性房撲

【答案】C

77、女性,60歲,1個月來無誘因感心悸,呈發(fā)作性,持續(xù)1~2小時可自行緩解,半小時前再次發(fā)作來院,近半年來自覺消瘦,乏力,出汗,食欲好,睡眠差,血壓升高,查體:T.37. 2℃,P90次/分,BP140/70mmHg,皮膚出汗,頸部未聞及血管雜音,雙肺正常,心界不大,心率不整,手顫(±)。心電圖顯示:心室率136次/分,P波消失,可見形態(tài)不等的f波,QRS波時限0.08",間距不等。產生的原因最可能為

【A】高血壓

【B】冠心病

【C】糖尿病

【D】甲狀腺功能亢進

【答案】D

78、女性,60歲,1個月來無誘因感心悸,呈發(fā)作性,持續(xù)1~2小時可自行緩解,半小時前再次發(fā)作來院,近半年來自覺消瘦,乏力,出汗,食欲好,睡眠差,血壓升高,查體:T.37. 2℃,P90次/分,BP140/70mmHg,皮膚出汗,頸部未聞及血管雜音,雙肺正常,心界不大,心率不整,手顫(±)。心電圖顯示:心室率136次/分,P波消失,可見形態(tài)不等的f波,QRS波時限0.08",間距不等。對該患者的治療正確的是

【A】選用洋地黃類藥物減慢心室率

【B】行射頻消融術轉復心律

【C】治療原發(fā)病

【D】臨床觀察

【答案】C

79、男性,45歲,右季肋部脹痛伴厭食,腹脹1月余,既往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10余年。查體:肝右肋下3cm,質硬,邊緣及表面不規(guī)則。目前最可能的診斷是

【A】慢性重型肝炎

【B】原發(fā)性肝癌

【C】細菌性肝膿腫

【D】肝臟血管瘤

【答案】B

80、男性,45歲,右季肋部脹痛伴厭食,腹脹1月余,既往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10余年。查體:肝右肋下3cm,質硬,邊緣及表面不規(guī)則。實驗室檢查

【A】血ALT和AST均升高

【B】血AFP持續(xù)升高>400ng/ml

【C】血ALT,AFP及白細胞計數均正常

【D】血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

【答案】B
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