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昭昭醫(yī)考!

注冊 | 登陸 在線咨詢 APP下載 試聽 直播 題庫 課程中心 首頁

400-10234-66 周一至周日:9:00-21:00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 > 專業(yè)百科 > 正文

2019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:單元10

2021-01-26

來源:昭昭醫(yī)考

放大 縮小

    25課程精選

  • 25臨床網(wǎng)絡全程班
    請掃碼了解課程詳情
  • 25臨床醫(yī)師助力班
    請掃碼了解課程詳情
  • 25昭師帶學班
    請掃碼了解課程詳情

2021年中醫(yī)考試正在進行緊張的復習。為了幫助參加21年《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》的考生順利復習,小編收集整理了2019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:單元10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

第十單元產后疾病

產后疾病

產后疾病

一.概述

二、產后昏厥(助手不化驗)

三、產后發(fā)熱

四、產后腹痛

第五,產后疼痛

第六,產后惡露不絕

七、缺奶(助手不化驗)

八、產后抑郁癥(助手不做檢查)

九、產后排尿(助手不考)

十、產后尿淋(助理不考)

概述

總結

1.產后疾病的定義

2.產后“三沖”、“三病”、“三急”內容

3.產后疾病的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
4.產后疾病診斷與產后“三審”

5.產后疾病的治療原則

6.產后用藥“三不準”

7.預防和護理

產后疾病的定義

與分娩或產褥期有關的母體疾病稱為“產后病”。從胎盤娩出到母體除乳腺外所有器官恢復到孕前狀態(tài)的時期稱為產后,也稱為產褥期,一般為6周左右。古人說“正月持續(xù)”、“百日為度”,俗稱“小滿月”、“大滿月”,即產后一月(正月)為小滿月,產后三月(百日)為大滿月。目前根據(jù)臨床實踐,產后七天稱為“新產后”。

產后,“三沖”、“三病”、“三急”的意思

漢朝《金匱要略婦人產后病脈證治》指出:“新媽媽有三種病,一種是痙攣性的,一種是抑郁癥,一種是排便困難?!薄稄埵厢t(yī)通婦人門》云:“有三只吸血獸,或載歌載舞,或有說有笑,或怒坐臥,甚至超越墻屋,用嘴咬打,山腔野,佛以神命名。這只吸血鬼沖到心臟死去.如果你充滿厭倦和嘔吐,你的胃會充滿痛苦.如果你臉通紅,嘔吐不止,你會想死,會沖肺.一般會很難救你。還上:“產后病,但嘔吐、盜汗、腹瀉急,三者皆有風險。"

前人所指的產后疾病涉及面廣。按照現(xiàn)代臨床的理解,古人所說的產后“三沖”類似于兩個內科產科的羊水栓塞,在分娩時是危重的。近年來,由于疾病譜的變化和對一些疾病的重新認識,本單位增加了常見的產后抑郁癥和產后血性分娩。

產后疾病的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
產后血死、氣傷、血瘀內蘊形成的“多虛多瘀”病機特點是產后疾病的基礎和內因。

產后疾病診斷與產后“三審”

在使用四診的基礎上,根據(jù)新分娩的特點,產后疾病的診斷也要注意“三審”,即先檢查小腹痛和無痛,以區(qū)分是否有惡露不絕;排便的第二次試驗是檢查體液的升降,第三次試驗是檢查胃氣的強弱。同時要根據(jù)病證了解產婦體質、產前、產后情況,參考脈象,必要時配合婦科檢查、相應的實驗室檢查、輔助檢查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,以便做出正確診斷。

產后疾病的治療原則

根據(jù)血死、津液傷、血瘀內阻、虛瘀互結的特點,以及“產后不滯留,產后不忘”的原則,結合病情進行辨證治療。常見的具體治療方法有補虛化瘀、清熱解毒、益氣固表、

D.痙攣、抑郁、排便困難

E.腹痛、惡露和發(fā)燒

[正確答案] d

產后昏厥

產后昏厥

1.產后血暈的定義

2.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
3.鑒別診斷

4.急救

5.預防和護理

產后血暈的定義

產后產婦突然感到頭暈、坐不起來,或心臟悶悶、惡心、嘔吐、痰多、氣短、心煩,甚至昏厥昏迷,稱為“產后血暈”。可與西醫(yī)“產后出血”、“羊水栓塞”交叉引用。

病因和發(fā)病機制

產后出血的病機不外乎虛與實,虛多因陰血驟死,神志不清所致;真正的大多是血瘀向上襲擾心神所致。

鑒別診斷

1.產后抑郁癥雖然可以看到頭暈癥狀,但產后抑郁癥是由產后出血、出汗引起的,癥狀是頭暈眼花、抑郁、嘔吐、不能進食、大便堅實,但頭出汗;產后血昏多因產后陰血驟死、精神營養(yǎng)不良、血瘀氣滯、正氣發(fā)作所致。臨床診斷表現(xiàn)為意識不清、口齒不清甚至意識不清。

2.產后痙攣是兩種疾病的相似之處,但產后痙攣多由分娩時的創(chuàng)傷和感染引起邪毒,或產后亡血傷津,筋脈失養(yǎng)所致,其發(fā)病時間較產后血暈緩慢,其癥狀以四肢抽搐、項背強直、角弓反張為主,二者易于鑒別。

3.產后子癇 雖都可見神志不清,但產后子癇除了產前有頭暈目眩、頭面及四肢浮腫、高血壓、蛋白尿等病史以外,尚有典型的抽搐癥狀,可與產后血暈相鑒別。

急癥處理

產后血暈無論虛實都屬危急重證,應予以高危重視,查明原因,積極進行中西藥結合搶救,以免延誤病情,危及產婦生命。中醫(yī)治療本病應本著“急則治其標,緩則治其本”的治療原則。當產后血暈發(fā)生休克時,應首先抗休克,促其復蘇,采取下列措施。

1.立即將產婦囂于頭低腳高的仰臥體位,同時予以保溫。

2.針刺眉心、人中、涌泉等穴,強刺激以促速醒。

3.麗參注射液、參麥注射液、參附注射液靜脈推注或點滴,迅速補充血容量以抗休克。

4.結合西醫(yī)有關“產后出血”原因,即子宮收縮乏力、胎盤因素、軟產道裂傷、凝血功能障礙,進行中西醫(yī)結合的搶救。

下述不屬于產后血暈特點的是

A.分娩后突然頭暈眼花

B.不能坐起

C.半身不遂

D.泛惡欲吐

E.甚至昏厥不省人事

【正確答案】C

產后發(fā)熱

產后發(fā)熱

1.產后發(fā)熱的定義

2.病因病機

3.診斷

★★

4.急癥處理

★★

5.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6.預防與調護

產后發(fā)熱的定義

產褥期內,出現(xiàn)發(fā)熱持續(xù)不退,或突然高熱寒戰(zhàn),并伴有其他癥狀者,稱“產后發(fā)熱”。如產后1~2日內,由于陰血驟虛,陽氣外浮,而見輕微發(fā)熱,而無其他癥狀,此乃營衛(wèi)暫時失于調和,一般可自行消退,屬正常生理現(xiàn)象。

病因病機

常見的有感染邪毒、外感、血瘀或血虛。

診斷

病史 妊娠晚期不節(jié)房事,或產程不順(難產、滯產),接生不慎,產創(chuàng)護理不潔;或產后失血過多;或產后不禁房事;或當風感寒;或冒暑受熱;或有情志不遂史。

臨床表現(xiàn) 產褥期內,尤以新產后出現(xiàn)發(fā)熱為主,表現(xiàn)為持續(xù)發(fā)熱,或突然寒戰(zhàn)高熱,或發(fā)熱惡寒,或乍寒乍熱,或低熱纏綿等癥狀。若產后24小時之后至10天內出現(xiàn)體溫≥38℃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表示有產褥感染。除發(fā)熱之外,常伴有惡露異常和小腹疼痛,尤其以惡露異常為辨證要點。

檢查

婦科檢查 軟產道損傷,局部可見紅腫化膿。盆腔呈炎性改變,惡露穢臭。

輔助檢查 血常規(guī)檢查見白細胞總數(shù)及中性粒細胞升高。宮腔分泌物或血培養(yǎng)可找到致病菌。B超檢查見盆腔有液性暗區(qū),提示有炎癥或膿腫。彩色多普勒、CT、磁共振等檢測,能對感染形成的包塊、膿腫及靜脈血栓作出定位和定性。產后發(fā)熱的關鍵是早期診斷,以排除感染邪毒證,因此證zui急zui重,常危及生命。

急癥處理

感染邪毒所致的產后發(fā)熱,是產科危急重癥,若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可使病情進一步發(fā)展,邪毒內傳,熱入營血,或熱陷心包,甚則發(fā)展至熱深厥脫危重之候。此時應參照“產褥感染”,積極進行中西醫(yī)結合救治。

支持療法 加強營養(yǎng),糾正水、電解質平衡紊亂,病情嚴重者或貧血者,多次少量輸血或輸血漿。

熱入營血 高熱不退,心煩汗出,斑疹隱隱,舌紅絳,苔黃燥,脈弦細數(shù)。治宜解毒清營,涼血養(yǎng)陰。方藥用清營湯加味?;蛴们彘_靈注射液,每日20~40ml,加入5%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內靜脈滴注,以清熱解毒、醒神開竅。

熱入心包 高熱不退,神昏譫語,甚則昏迷,面色蒼白,四肢厥冷,脈微而數(shù)。治宜涼血托毒,清心開竅。方藥用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?;蛐涯X靜注射液,肌內注射,每次2~4ml,每曰1~2次,或每次20ml稀釋于10%葡萄糖200ml或生理鹽水1OOml內,靜脈點滴。

熱深厥脫 冷汗淋漓,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等亡陽證候,急當回陽救逆,方用獨參湯、生脈散或參附湯。或用參附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次2~4ml,每日1~2次,或每次10~20ml稀釋于5%或10%葡萄糖注射液20ml內,靜脈推注,以回陽救逆、益氣固脫。此時病情復雜,勢急癥重,必須根據(jù)病情,配合西醫(yī)治療,給予足夠的抗生素,或皮質激素,糾正電解質紊亂,抗休克,及時處理傷口。若有盆腔膿腫,應切開引流。當病情穩(wěn)定后,再檢查原因,及時處理。

辨證論治

感染邪毒證

主要證候:產后高熱寒戰(zhàn),熱勢不退,小腹疼痛拒按,惡露量或多或少,色紫暗如敗醬,氣臭穢;心煩口渴,尿少色黃,大便燥結;舌紅苔黃,脈數(shù)有力。

治法:清熱解毒,涼血化瘀。

方藥: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加減或解毒活血湯加減。

外感證

主要證候:產后惡寒發(fā)熱,鼻流清涕,頭痛,肢體酸痛,無汗;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
治法:養(yǎng)血祛風,疏解表邪。

方藥:荊穗四物湯加防風、蘇葉或參蘇飲。

血瘀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寒熱時作,惡露不下或下亦甚少,色紫暗有塊,小腹疼痛拒按;舌質紫暗或有瘀點,脈弦澀。

治法:活血化瘀,和營退熱。

方藥: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。

血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低熱不退,腹痛綿綿,喜按,惡露量或多或少,色淡質稀,自汗,頭暈心悸;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數(shù)。

治法:養(yǎng)血益氣,和營退熱。

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地骨皮。

某女,產后1周,高熱寒戰(zhàn),小腹疼痛拒按,惡露量較多,色紫暗如敗醬,有臭味,煩躁口渴,尿少色黃。舌紅苔黃,脈數(shù)有力。宜

A.保陰煎

B.通竅活血湯

C.解毒活血湯

D.安宮牛黃丸

E.清營湯

【正確答案】C

產后腹痛

產后腹痛

產后腹痛的定義

病因病機

★★

鑒別診斷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預防與調護

產后腹痛的定義

產婦在產褥期內,發(fā)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小腹疼痛,稱為產后腹痛。其中因瘀血引起者,稱“兒枕痛”。本病以新產后多見。

孕婦分娩后,由于子宮的縮復作用,小腹呈陣陣作痛,于產后1~2日出現(xiàn),持續(xù)2~3日自然消失,西醫(yī)學稱“宮縮痛”、“產后痛”,屬生理現(xiàn)象,一般不需治療。若腹痛陣陣加劇,難以忍受,或腹痛綿綿,疼痛不已,影響產婦的康復,則為病態(tài),應予治療。

病因病機

主要病機是沖任、胞宮的不榮而痛和不通則痛,其原因有血虛和血瘀。

鑒別診斷

與產后傷食腹痛、產褥感染腹痛、產后痢疾鑒別。

辨證論治

氣血兩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腹隱隱作痛數(shù)日不止,喜按喜揉,惡露量少,色淡紅,質稀無塊,面色蒼白,頭暈眼花,心悸怔忡,大便干結;舌質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
治法:補血益氣,緩急止痛。

方藥:腸寧湯或內補當歸建中湯或當歸生姜羊肉湯。

瘀滯子宮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腹疼痛,拒按,得熱痛減;惡露量少,澀滯不暢,色紫暗有塊,塊下痛減;面色青白,四肢不溫,或伴胸脅脹痛;舌質紫暗,脈沉緊或弦澀。

治法:活血化瘀,溫經止痛。

方藥:生化湯加益母草或散結定痛湯或補血定痛湯。

某女,產后小腹隱痛,喜按,惡露量少色淡,頭暈心悸,大便干結,舌淡紅,苔薄白,脈細弱。方選

A.當歸芍藥散

B.四物湯

C.加參生化湯

D.生化湯

E.腸寧湯

【正確答案】E

產后身痛

產后身痛

產后身痛的定義

病因病機

★★

鑒別診斷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產后身痛的定義

產婦在產褥期內,出現(xiàn)肢體或關節(jié)酸楚、疼痛、麻木、重著者,稱為“產后身痛”。又稱“產后遍身疼痛”、“產后關節(jié)痛”、“產后痹證”、“產后痛風”,俗稱“產后風”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的發(fā)生機理,主要是產后營血虧虛,經脈失養(yǎng)或風寒濕邪乘虛而入,稽留關節(jié)、經絡所致。常見病因有血虛、風寒、血瘀、腎虛。

鑒別診斷

痹證 本病外感風寒型與痹證的發(fā)病機理相近,臨床表現(xiàn)也相類似,二者病位都在肢體關節(jié)。但本病只發(fā)生在產褥期,與產褥生理有關,痹證則任何時候均可發(fā)病。若產后身痛日久不愈,遷延至產褥期后,則不屬本病,當屬痹證論治。

痿證 二者癥狀均在肢體關節(jié)。產后身痛以肢體、關節(jié)疼痛、重著、屈伸不利為特點,有時亦兼麻木不仁或腫脹,但無癱痿的表現(xiàn);痿證則以肢體痿弱不用、肌肉瘦削為特點,肢體關節(jié)一般不痛。

辨證論治

血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遍身關節(jié)酸楚、疼痛,肢體麻木;面色萎黃,頭暈心悸;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

治法:養(yǎng)血益氣,溫經通絡。

方藥: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、秦艽、丹參、雞血藤。

風寒證

主要證候:產后肢體關節(jié)疼痛,屈伸不利,或痛無定處,或冷痛劇烈,宛如針刺,得熱則舒,或關節(jié)腫脹,麻木,重著,伴惡寒怕風;舌淡苔薄白,脈濡細。

治法:養(yǎng)血祛風,散寒除濕。

方藥:獨活寄生湯或趁痛散、防風湯。

血瘀證

主要證候:產后身痛,尤見下肢疼痛、麻木、發(fā)硬、重著、腫脹明顯,屈伸不利,小腿壓痛;惡露量少,色紫黯夾血塊,小腹疼痛,拒按;舌黯,苔白,脈弦澀。

治法:養(yǎng)血活血,化瘀除濕。

方藥:身痛逐瘀湯加毛冬青、忍冬藤、益母草、木瓜。

腎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腰膝、足跟疼痛,艱于俯仰,頭暈耳鳴,夜尿多;舌淡黯,脈沉細弦。

治法:補腎養(yǎng)血,強腰壯骨。

方藥:養(yǎng)榮壯腎湯加秦艽、熟地黃。

某女,產后1周,遍身關節(jié)酸楚、疼痛,肢體麻木,頭暈心悸。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治宜

A.活血祛風,通絡止痛

B.補腎強腰,壯筋骨

C.養(yǎng)血祛風,散寒除溫

D.養(yǎng)血益氣,溫通經絡

E.以上都不是

【正確答案】D

產后惡露不絕

產后惡露不絕

惡露不絕的定義

★★

病因病機

★★

鑒別診斷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預防與調護

惡露不絕的定義

產后血性惡露持續(xù)10天以上,仍淋漓不盡者,稱“產后惡露不絕”。又稱“惡露不盡”、“惡露不止”。

病因病機

產后惡露不絕的主要病機是胞宮藏瀉失度,沖任不固,血海不寧。常見病因有氣虛、血熱、血瘀。

鑒別診斷

子宮黏膜下肌瘤 產后陰道出血淋瀝不盡,B超提示宮內無胎盤胎膜殘留,或可提示黏膜下肌瘤,HCG陰性。

絨毛膜癌

本病25%發(fā)生于正常妊娠足月產2~3個月后,除產后陰道出血淋漓不盡外,有時可見轉移癥狀,如咯血、陰道紫藍色結節(jié),可拍胸片,查尿HCG、B超、診刮等輔助診斷,如HCG陽性,B超提示宮內無胎盤胎膜殘留、子宮增大而軟,或有子宮壁腫瘤,或卵巢黃素化囊腫。診斷性刮宮,組織物病理檢查見壞死組織間夾有增生活躍且異型性滋養(yǎng)細胞,則可確診。

辨證論治

氣虛證

主要證候:惡露過期不盡,量多,色淡,質稀,無臭氣;面色

白,神疲懶言,四肢無力,小腹空墜;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。

治法:補氣攝血固沖。

方藥:補中益氣湯加艾葉、阿膠、益母草。

血瘀證

主要證候:惡露過期不盡,量時多或時少,色黯有塊,小腹疼痛拒按;舌紫黯或邊有瘀點,脈沉澀。

治法:活血化瘀止血。

方藥:生化湯加益母草、炒蒲黃。

血熱證

主要證候:產后惡露過期不止,量較多,色紫紅,質黏稠,有臭穢氣;面色潮紅,口燥咽干;舌質紅,脈細數(shù)。

治法:養(yǎng)陰清熱止血。

方藥:保陰煎加益母草、七葉一枝花、貫眾。

某女,產后30天,惡露不止,量較多,色紫紅,質黏稠有臭味,面色潮紅,口燥咽干。舌質紅,脈細數(shù)。治宜

A.養(yǎng)陰清熱止血

B.化瘀止血

C.益氣止血

D.清熱解毒止血

E.涼血止血

【正確答案】A

缺乳

缺乳

缺乳的定義

病因病機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缺乳的定義

產后哺乳期內,產婦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者,稱“缺乳”,又稱“產后乳汁不行”。

病因病機

氣血虛弱-乳汁化源不足。

肝郁氣滯-氣機不暢,乳絡不暢。

痰濁阻滯-乳脈乳絡不暢或氣虛無力行乳。

辨證論治

氣血虛弱證

主要證候:產后乳汁少甚或全無,乳汁稀薄,乳房柔軟無脹感;面色少華,倦怠乏力;舌淡苔薄白,脈細弱。

治法:補氣養(yǎng)血,佐以通乳。

方藥:通乳丹。

肝郁氣滯證

主要證候:產后乳汁分泌少,甚或全無,乳房脹硬、疼痛,乳汁稠;伴胸脅脹滿,情志抑郁,食欲不振;舌質正常,苔薄黃,脈弦或弦滑。

治法:疏肝解郁,通絡下乳。

方藥:下乳涌泉散。

痰濁阻滯證

主要證候: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,乳房碩大或下垂不脹滿,乳汁不稠;形體肥胖,胸悶痰多,納少便溏,或食多乳少;舌淡胖,苔膩,脈沉細。

治法:健脾化痰通乳。

方藥: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。

產后抑郁

產后抑郁

產后抑郁的定義

★★

病因病機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產后抑郁的定義

產后抑郁是以產婦在分娩后出現(xiàn)情緒低落、精神抑郁為主要癥狀的病證,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中zui常見的一種類型。西醫(yī)稱之為“產褥期抑郁癥”。

病因病機

本病的發(fā)生與產婦的個性特征、體質因素及產后多虛多瘀的生理變化有關。主要病機是血虛或血瘀導致心神不守。常見病因有心脾兩虛、瘀血內阻、肝郁氣結。

辨證論治

心脾兩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焦慮,憂郁,心神不寧,常悲傷欲哭,情緒低落,失眠多夢,健忘,精神萎靡;伴神疲乏力,面色萎黃,納少便溏,脘悶腹脹;舌淡,苔薄白,脈細弱。

治法:健脾益氣,養(yǎng)心安神。

方藥:歸脾湯或養(yǎng)心湯或茯神散。

瘀血內阻證

主要證候:產后抑郁寡歡,默默不語,失眠多夢,神志恍惚;惡露淋瀝日久,色紫黯有塊,面色晦暗;舌黯,有瘀斑,苔白,脈弦或澀。

治法:活血逐瘀,鎮(zhèn)靜安神。

方藥:調經散或芎歸瀉心湯。

肝郁氣結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心情抑郁,心神不安,夜不如寐,或噩夢紛紜,驚恐易醒;惡露量或多或少,色紫黯有塊;胸悶納呆,善太息;苔薄,脈弦。

治法:疏肝解郁,鎮(zhèn)靜安神。

方藥:逍遙散加夜交藤、合歡皮、磁石、柏子仁。

產后小便不通

產后小便不通

產后小便不通的定義

★★

病因病機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產后小便不通的定義

新產后產婦發(fā)生排尿困難,小便點滴而下,甚則閉塞不通,小腹脹急疼痛者,稱“產后小便不通”,又稱“產后癃閉”。

病因病機

產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機是膀胱氣化失司所致。若肺脾氣虛,腎陽不足,氣機阻滯或瘀血阻滯,可導致膀胱氣化失常,發(fā)為小便不通。常見的病因有氣虛、腎虛和血瘀。

辨證論治

產后小便不通因病在產后,不可濫用通利之品。

氣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便不通,小腹脹急疼痛,或小便清白,點滴而下,倦怠乏力,少氣懶言,語音低微,面色少華;舌質淡,苔薄白,脈緩弱。

治法:補氣升清,化氣行水。

方藥:補中益氣湯去升麻,加桔梗、茯苓、通草?;蛴么簼蓽?/p>

腎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便不通,小腹脹急疼痛或小便色白而清,點滴而下,面色晦黯,腰膝酸軟;舌質淡,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
治法:溫補腎陽,化氣行水。

方藥:濟生腎氣丸或金匱腎氣丸。

血瘀證

主要證候:產程不順,產時損傷膀胱,產后小便不通或點滴而下,尿色略混濁帶血絲,小腹脹滿疼痛;舌正?;蝼?,脈澀。

治法:活血化瘀,行氣利水。

方藥:加味四物湯或小薊飲子。

產后小便淋痛

產后小便淋痛

產后小便淋痛的定義

★★

病因病機

★★

辨證論治

★★★

產后小便淋痛的定義

產后出現(xiàn)尿頻、尿急、淋瀝澀痛等癥狀稱“產后小便淋痛”。又稱“產后淋”、“產后溺淋”。

病因病機

產后小便淋痛的主要病機是膀胱氣化失司,水道不利。腎與膀胱相表里,腎陰虧虛,陰虛火旺,熱灼膀胱,或濕熱客于脬中,熱迫膀胱,或肝郁化熱,移熱膀胱,膀胱氣化不利致小便淋瀝澀痛。常見的病因有濕熱蘊結、腎陰虧虛、肝經郁熱。

辨證論治

濕熱蘊結證

主要證候:產時不順,產后突感小便短澀,淋瀝灼痛,尿黃赤或混濁,口渴不欲飲,心煩;舌紅,苔黃膩,脈滑數(shù)。

治法:清熱利濕通淋。

方藥:加味五淋散加益母草,或八正散,或分清飲。

腎陰虧虛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便頻數(shù),淋瀝不爽,尿道灼熱疼痛,尿少色深黃,伴腰酸膝軟,頭暈耳鳴,手足心熱;舌紅,苔少,脈細數(shù)。

治法:滋腎養(yǎng)陰通淋。

方藥:化陰煎或知柏地黃湯。

肝經郁熱證

主要證候:產后小便艱澀而痛,余瀝不盡,尿色紅赤色,情志抑郁或心煩易怒,小腹脹滿,甚或兩脅脹痛,口苦而干,大便干結;舌紅,苔黃,脈弦數(shù)。

治法:疏肝清熱通淋。

方藥:沉香散。

以上是關于2019中醫(yī)婦科學復習:單元10-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的內容更多關于2019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復習和資料,詳情關注昭昭醫(yī)考官網(wǎng)中醫(yī)執(zhí)業(yè)醫(yī)師考試欄目!
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如涉及侵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
2023昭昭輔導課程學習規(guī)劃,備考寶典,免費資料,一對一免費答疑
  • 歷年題目

    題目實戰(zhàn)演練
  • 章節(jié)練習

    章節(jié)專項突破
  • 模擬考試

    優(yōu)質模擬題
  • 練習記錄

    提高復習效率

講師團隊 MORE

嚴敬之講師

中醫(yī)中藥趣味記憶法創(chuàng)始人

查看詳情
張洪斌講師

從事醫(yī)學考試培訓多年 把握考試政策準確

查看詳情

昭昭免費體驗課

【中醫(yī)】

中醫(yī)診斷學-張洪斌

點擊試聽









近期直播 MORE

  • 今日已打卡

    36人
  • 準確率

    94.34%
冉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周*岳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黃*鋒 實習生 今日已打卡
史*鋒 藥師 今日已打卡
任*偉 教授 今日已打卡
白*怡 主任 今日已打卡
郝*宇 同學 今日已打卡
丁*立 同學 今日已打卡
李*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劉* 實習生 今日已打卡
王*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賀*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韓*玲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李*超 同學 今日已打卡
趙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郝*楠 主任 今日已打卡
王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陳*竹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陳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李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韓*鵬 藥師 今日已打卡
余* 同學 今日已打卡
董* 教授 今日已打卡
佟*經 實習生 今日已打卡
王*智 同學 今日已打卡
牛*宇 同學 今日已打卡
馬*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蘭*晶 同學 今日已打卡
王*男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李*松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陳*偉 醫(yī)生 今日已打卡
立即打卡

請掃碼進入刷題模式

APP下載

微信公眾號

  • 優(yōu)選課程
  • 免費資料
  • 學習指導
  • 復習規(guī)劃

熱門報考(專題)

登錄窗口
注冊登錄后,系統(tǒng)將自動下載

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

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